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
人民网“行进中国”青海调研采访团
“同学们,小皮球,架脚踢(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这首童谣大家都唱过吧?”
“唱过,跟着这首歌的节奏跳皮筋呢。”
“那你们知道这首歌背后的含义吗?这首童谣实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密语。小皮球指的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其外形似球形故称其为小皮球;架脚踢指的是罗布泊试验场上的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当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并非采用空投的方式引爆,而是放置在这座铁塔上进行塔爆试验;马兰开花是指在马兰基地‘开花’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
“邱小姐。”
“没错,为了保密,当时还规定了一套形象隐秘的暗语,原子弹插接雷管叫梳辫子;原子弹装配叫穿衣服;原子弹在装配间叫住下房;原子弹在塔上密闭工作间叫住上房……”
……
研学团队参观原子城纪念馆。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夏至高原,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草原水草丰茂,如诗如画,醉了牧民与游人。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地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科研人员扎根金银滩草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近日,来自青海多个学校的近600名大中小学生从西宁火车站乘坐专列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开展“走进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暑期研学活动,学子们走进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同宝山红色研学基地、原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等地,用青春脚步丈量“精神高地”,以青春之音致敬先辈,以赤子之心传承薪火。
这一顶帐篷是根据李觉将军曾经居住过的帐篷场景复原的,1958年,李觉将军带领着20多人的队伍,带着3顶帐篷等物资先期进入金银滩草原,着手准备基地建设,李觉将军曾回忆:这里气压低,氧气少,水烧不到沸点,饭煮不到全熟,一年有八九个月都在穿棉袄,有些人还会高原缺氧、高原水肿,但大家依然坚持工作。
帐篷场景。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然而,当基地第一批房子建成后,李觉将军下了一道命令,把新建的房子让给科研人员,干部一律住帐篷,这种帆布支起来的半地下帐篷既抵御不了寒气,也阻挡不了风沙,第二天醒来,被面、地面、桌面上往往是一层沙土……
这一台老式手摇计算机是馆内的一级革命文物,当时苏联专家撤离,带走了相关的图纸资料,给我国核事业发展带来了暂时的困难,邓稼先临危受命,带领科研小组,凭借这台手摇计算机反复运算基础数据……
手摇计算机。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无不诉说着那段“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峥嵘岁月。同学们听着那一个个故事,看着那一段段影像,敬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爱国情怀不断厚植。
“这里条件也太艰苦了吧。”“革命先辈们太厉害了,令人敬佩。”“想不到原子弹是用这些工具研制出来的”……同学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聊。
“日常学习中,孩子们只能从课本中了解‘两弹一星’精神,了解邓稼先等先辈们的故事,但是,今天走进纪念馆之后,大家对于邓稼先、王淦昌、钱学森等人在荒凉的戈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多感悟,有助于学生们传承红色基因。”西宁市海湖中学教师刘霞表示。
研学团队参观原子城纪念馆。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今年以来,海北州、海晏县进一步整合红色资源、创新宣教形式,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持续推出“六一红领巾专列”“七一党员先锋专列”等系列红色研学专列,打造“月月有主题、节节有亮点”的红色教育矩阵,持续深化“交通+文旅+研学”发展模式,不断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写好红色研学特色品牌文章,为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活力。
今年“五一”前,青海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走进金银滩开展红色研学。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需要‘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在自己的岗位上大胆创新,积极作为。”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马克唐镇科员王德强表示。
退休党员麦魁波表示,“参观原子城纪念馆,不仅是一次重温,更是一种提醒,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精神决不能丢。”
……
近年来,海北州聚焦打造“两园一地”,大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科学家精神、丝路精神,讲好红西路军故事,挖掘221基地解放军守卫部队遗址18处,培育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31处,创新构建“一核四联七径多点”红色研学模式和青少年“五位一体”研学课程体系,打造了中国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示范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省内外师生来到原子城开展红色研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以来,青海实施全省大中小学生“走进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赴北京宣传推介红色研学精品线路,举办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开展“新时代、新家乡”主题思政课系列活动,建设教育援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基地,着力打造“行见江源·志攀昆仑”实践育人品牌,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研学团队参观221基地旧址。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此外,2025年,青海省委宣传部、海北州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团省委共同印发《青海省大中小学生“走进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活动内容、任务分工、服务保障等,活动开展至今,已组织47所学校、近4万名学生开展了研学活动。(孙海峰、白波、王绍绍、张力洋、甘海琼、杨启红、马可欣、顾斐菲)
点击进入专题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